导读 大家好,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,不孝有三是哪三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不孝有三是孟子在...

大家好,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,不孝有三是哪三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不孝有三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。即不能事亲(孝养父母、爱护家人),是一不孝。不能事君(恪守本分、忠义行事),是二不孝。不能立身行道,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,是三不孝。

1.东汉末年赵岐在所注的《孟子章句》中对此句解释为:“于礼有不孝者三,谓阿意曲从,陷亲不义,一不孝也;家贫亲老,不为禄仕,二不孝也;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舜惧无後,故不告而娶。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,娶而告父母,礼也;舜不以告,权也:故曰犹告,与告同也。”很明显,赵岐明确了“三不孝”的具体所指,并将“无后” 解释为“没有后代”。

2.首先,对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,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。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这句话的理解,我们需要注意 舜娶的是谁?“舜有二妃,一曰娥皇,二曰女英,并尧之 女。”因众人推举舜继任帝位,为了对舜的德行进行考察,尧才把两个女儿嫁给他。舜知道自己“告则不得娶”“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”,可见,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,而此时,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,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,因此舜娶二妃都没有告诉其父母。

3.其次,近现代有学者认为:“‘不孝有三’中的 ‘三’不是实际数量上的三,而是虚指,用以加深程度。”“三”可解释为“多”的意思,用来加深 “舜不告而娶”的严重程度。“为无后也”应该是指舜娶 妻这件事没有告诉父母,是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。“为”应该解释为“是”“后”应该引申为“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”。

4.最后,“君子以为犹告也”中“犹”:作名词使 用(形声。繁体字从犬,从酋,酋亦声。“酋”本义为 “加时加料酿制的醇酒”,引申为“长时间精心酿制”。“犬”与“酋”联合起来表示“长时间精心选育得到的目标犬”。)本义是经过远景规划和长期选育得到的良犬,转义是与选育设想和目标大体符合的犬崽,转义的引申是“如同、相似”;作副词使用为“还、仍然”之义,多用于书面语;作动词使用时也是“如同”之义。然 “犹”字在“君子以为犹告也”这句话之中显然既非名词又不是动词,而是副词“还、仍然”之义。此外,尧是君,舜是臣,在父和君两者相冲突时,舜选择了君,符合 “权”“道”和“变通之义”。在孟子看来这虽然可以被原谅,但是仍然需要告知父母。所以“君子以为犹告也”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:君子认为舜娶妻这件事还是应该告知父母。

5.因此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,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。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这句话整体的结构应该是: “‘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’”是结论,‘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。’是孟子以舜所举的一个例子,‘君子以为犹告也’是出于对舜形象的维护所做出的对‘舜不告而娶’的 进一步解释。”因此,这句话可以解释 为: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,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是其中 最大的一种,舜娶二妃都没有告诉其父母,是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。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